三下乡|寻找产业升级的“关键℃”:河海大学“红甲逐梦,钳力兴乡”团六天高温行,淬炼盱眙龙虾共富方案
2025年7月4日至9日,河海大学“红甲逐梦,钳力兴乡”调研团的8名成员顶着37℃高温,深入江苏盱眙龙虾产业腹地,从实验室到塘口,从金融网点到烟火夜市,用六天时间揭开一只小龙虾背后的共富密码。
图 1调研团成员在盱眙龙虾集团认真听取产品发展介绍
一场深入探讨产业全貌的对话拉开了序幕。在盱眙县委代表、农业农村局领导、龙虾集团代表以及河海大学调研团指导老师陆汉文老师带队的“红甲逐梦,钳力兴乡”实践团四方座谈会上,企业代表袁孝春在提及“盱眙一号”种苗取得突破时,团队成员敏锐地追问了“如何解决传统虾苗退化”的问题,从而开启了技术攻坚的调研序幕。次日,在马坝基地,技术员们用“活体孵化运输术”给出了答案——这项让虾苗跨省存活率趋近100%的技术,支撑着反季虾在海南以50元/斤的高价销售。而在江苏淡水水产研究所,徐主任13年育种的故事与成员们关于“智慧系统应用不足”的犀利发问碰撞,点燃了关于“一人管千亩”智慧养殖的激烈探讨。
图 2调研团在芦沟村观察“爆仔虾”
随着整个产业链的脉络逐渐清晰,团队的目光开始转向了广袤的田野和田间地头。在7月5日这一天,时家集村的老书记刘建保曾经发出的“全村富裕”的豪言壮语,与当地580户平均年龄达到61岁的虾农群体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些虾农们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他们的身影和刘建保的誓言共同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农村发展图景。转战芦沟村后,团队又发现了养殖大户们采用的“三茬养殖法”,这种科学的养殖方法使得虾农们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同时,他们养殖的“爆仔虾”在市场上溢价高达30%,这不仅展示了规模经营的活力,也体现了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养殖大户的成功经验,为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金融活水的浇灌同样令人惊叹。在7月7日的探访中,团队来到了全国首家龙虾主题银行——盱眙农商银行龙虾支行。在这里,“龙虾贷”信贷产品已经覆盖了6172户养殖户,总额达到了20.63亿。更为重要的是,银行推出的网格化“龙虾管家”服务模式,让团队成员们感慨不已:“原来金融可以如此精准地滴灌产业链!”这种模式不仅为养殖户提供了资金支持,还通过一系列的增值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提高养殖效率,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图 3调研团成员在大桐农贸市场对商户进行访谈
市场的温度在街巷中触手可及。在大桐农贸市场的商户访谈中,老店老板“得靠微信群拉客”的感慨被标红记录;次日“尅街”消费调研时,外地游客“专程为龙虾来”的热情与本地人“就认这个味儿”的自豪交织,凸显了品牌价值。人才引擎的轰鸣声则在7月9日响起——创业学院陈春永的“虾蟹养殖8步法”案例与叮咚工厂“非旺季转产预制菜”的灵活策略,共同勾勒出产业人才的创新图景。
图 4调研团成员在叮咚买菜了解小龙虾保存及运输等技术
六天的行程,在37℃高温下的奔走化作了30页密密麻麻的笔记。此刻,这些滚烫的见闻正在淬炼成《盱眙龙虾产业城乡融合调研报告》。“水温每降1℃,虾苗存活率就能提高15%——就像这个发现一样,我们想找到产业升级的‘关键摄氏度’。”队长攥着问卷说。当青年视角的“盱眙方案”逐渐清晰,这群年轻人正以破壁之姿,叩响378亿元产业链的下一扇门。
文/陈昱棋 图/李岩
指导老师/陆汉文,朱艳丽
相关内容
- 三下乡|寻找产业升级的“关键℃”:河海大学“红甲逐梦,钳力兴乡”团六天高温行,淬炼盱眙龙虾共富方案
- 探寻蒲菜非遗魅力,青春助力传承出圈——蒲菜非遗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 爱心义诊暖人心 健康服务递温情
- 南工大师生以“行走的思政课”致敬党的生日!
- "互联网+"背景下的:"云谛固壤"项目起航
- 青年创意赋能文旅融合—— 临安启动“100种打开方式”旅游创新大赛
- 安全与效率双重挑战!传统建筑检测模式亟待革新
- 遵韵笃行践使命,青春逐光启新程:南京中医药大学镜星扬远志愿宣讲团遵义会议精神宣讲系列实践纪实
- 国潮与玫瑰共舞 美栖村打造五一文旅新地标
- 传承革命精神,助力智力障碍学子成长——与南特师附属小学合作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 全季谷雨「引山入城」计划 以一壶春茗,重构城市人群节气感知
- 阿里云与南京大学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以“云工开物”支持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
- 生工学院开展传承雷锋精神系列活动
- 迅邮智云团队研发边缘智云预测性维护系统, 助力5G基站高效运维
- “古”韵今风,琴“艺”绵长|南京艺术学院音科院音传学子深入江苏调研弘扬非遗文化古琴艺术
- 中建八局投资公司牛首山项目 开展"植绿牛首山 共筑生态美"植树节志愿活动
- 南京牛首山项目开展“建证未来·学雷锋活动”暨“争做文明有礼中建人”活动
- 让遵义精神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一叶红船,逐梦未来宣讲团走进中小学
- 聆听二胡旋律,坚定文化自信——华北电力大学学子走进阿炳故居探寻音乐文化之根
-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生态蝶变”实践团马庄之行:探寻绿色记忆,描绘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