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传递和平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学子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025年7月1日,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校党工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以“铭记历史,传递和平”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
团队成员在和平广场前合影
本次志愿服务持续四小时,岗位分布在行李寄存、展馆引导、秩序维护、设备归还等多个区域。尽管天气炎热,队员们依然坚守岗位,耐心服务,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完成每一项工作。他们不仅是文明参观秩序的保障者,更是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和平理念的传递者。
团队成员在馆内维护秩序
在行李寄存区,乔飞菲与张帧淏有序协助游客安置随身物品。面对高峰客流和重物搬运的挑战,两人始终保持微笑与耐心。乔飞菲表示:“游客神情庄重,让我感受到我们不仅在服务,更是在传承历史记忆。”
展馆内,舒睿、谭佳琪、吴怡负责游客引导与秩序维持,引导参观路线、耐心答疑,营造庄严肃穆的参观氛围。谭佳琪说:“志愿服务的意义不在于沉浸悲伤,而是引导人们在历史中汲取和平的力量。”
在文化展区,王星潼以温暖细致的服务协助特殊人群,体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她感言:“纪念馆不只是历史的展览空间,更需要有人温柔守护当下。”
团队成员活动安排前图片
捐赠与献花区域情感最为浓烈,武天宇在此引导游客有序献花祭奠。他表示:“那一朵朵菊花,寄托的是对逝者的哀思,更是一种民族记忆的庄重表达。”
讲解设备归还处,邹镇怡负责设备回收与引导。虽是简单工作,却在游客的一句感谢、一个微笑中传递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她感慨地说道:“这样的交流很小,却让我感受到志愿服务的温暖与意义”。
整场活动中,志愿者们秉持严谨态度,认真履职,深刻践行“勿忘国耻、珍爱和平”的誓言。他们以青春之力守护历史的厚重,以志愿服务筑起和平的桥梁。不言而喻,此次志愿服务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历史责任感与文化认同感。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
团队成员志愿结束合影
铭记历史,是对逝者最深的告慰;传递和平,是对未来最庄严的承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不仅是铭记历史的场所,更是青年成长的课堂。愿新时代的青年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牢记初心,不负韶华,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熠熠生辉。
相关内容
- 铭记历史 传递和平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学子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 三下乡|寻找产业升级的“关键℃”:河海大学“红甲逐梦,钳力兴乡”团六天高温行,淬炼盱眙龙虾共富方案
- 探寻蒲菜非遗魅力,青春助力传承出圈——蒲菜非遗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 爱心义诊暖人心 健康服务递温情
- 南工大师生以“行走的思政课”致敬党的生日!
- "互联网+"背景下的:"云谛固壤"项目起航
- 青年创意赋能文旅融合—— 临安启动“100种打开方式”旅游创新大赛
- 安全与效率双重挑战!传统建筑检测模式亟待革新
- 遵韵笃行践使命,青春逐光启新程:南京中医药大学镜星扬远志愿宣讲团遵义会议精神宣讲系列实践纪实
- 国潮与玫瑰共舞 美栖村打造五一文旅新地标
- 传承革命精神,助力智力障碍学子成长——与南特师附属小学合作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 全季谷雨「引山入城」计划 以一壶春茗,重构城市人群节气感知
- 阿里云与南京大学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以“云工开物”支持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
- 生工学院开展传承雷锋精神系列活动
- 迅邮智云团队研发边缘智云预测性维护系统, 助力5G基站高效运维
- “古”韵今风,琴“艺”绵长|南京艺术学院音科院音传学子深入江苏调研弘扬非遗文化古琴艺术
- 中建八局投资公司牛首山项目 开展"植绿牛首山 共筑生态美"植树节志愿活动
- 南京牛首山项目开展“建证未来·学雷锋活动”暨“争做文明有礼中建人”活动
- 让遵义精神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一叶红船,逐梦未来宣讲团走进中小学
- 聆听二胡旋律,坚定文化自信——华北电力大学学子走进阿炳故居探寻音乐文化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