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学子将“小先生制”带进滨江开发区暑托班
为更好发挥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当代价值,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寻行知足迹 伴一夏成长”实践团踏上了一场特殊的实践之旅。他们前往上海陶行知纪念馆,追寻老校长当年走过的足迹,并将寻访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为滨江开发区的儿童带来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暑托课程。
在上海陶行知纪念馆内,实践团成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观摩珍贵的历史照片、手稿和文物,深入理解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精髓。在寻访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注意到了陶行知先生1932年在上海创办的“山海工学团”这一融合工场、学校、社会于一体的创举,以及其中孕育的独特教育模式——“小先生制”。同学们用镜头记录下这段波澜壮阔的教育历史,结合成员口述,制作成“陶行知创办山海工学团”主题微课。“我们希望用青年人的视角和方式,让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看得见、听得懂、传得开。”实践团成员吴同学如是说道。
带着这份“精神食粮”,实践团成员们回到了南京滨江开发区的公益暑托班。面对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团队成员转变了自己“讲述者”的课堂角色,他们以主题微课为基础,以“引导者”的身份,带领孩子们探索山海工学团的故事。主动构建起的知识不仅让孩子们兴趣更浓,更让他们深刻领略到了山海工学团“即工即学,手脑并用”的创造精神。而本系列课程的核心环节是让孩子们化身“新时代小先生”,以亲身体验感悟“小先生制”背后的教育智慧。课程第二日和第三日,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小朋友们结合自身所长,成功开展了“趣味折纸”“雷锋故事我来讲”“我是小小歌唱家”等充满趣味的课程。虽然略显稚嫩,但孩子们认真的态度、清晰的表达赢得了阵阵掌声。一位刚刚讲完“节水知识”的小朋友兴奋又自豪地说:“当‘小先生’真不容易!但是教会别人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也记得更牢了!”这种“教学相长”的亲身体验,正是对陶行知先生“小先生制”最生动、最直接的致敬和传承。
“当我们的学生在纪念馆内重走行知路,孩子们在讲台上担任‘小先生’,这正是‘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当代焕发生机的最好证明。”团队带队老师覃老师如是总结到。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深入学习了陶行知教育思想,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活力。同学们表示,未来将继续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纪念馆研讨行知思想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的主题微课
图为暑托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山海工学团历史
图为孩子们认真听讲“小先生课堂”
相关内容
- 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学子将“小先生制”带进滨江开发区暑托班
- 铭记历史 传递和平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学子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 三下乡|寻找产业升级的“关键℃”:河海大学“红甲逐梦,钳力兴乡”团六天高温行,淬炼盱眙龙虾共富方案
- 探寻蒲菜非遗魅力,青春助力传承出圈——蒲菜非遗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 爱心义诊暖人心 健康服务递温情
- 南工大师生以“行走的思政课”致敬党的生日!
- "互联网+"背景下的:"云谛固壤"项目起航
- 青年创意赋能文旅融合—— 临安启动“100种打开方式”旅游创新大赛
- 安全与效率双重挑战!传统建筑检测模式亟待革新
- 遵韵笃行践使命,青春逐光启新程:南京中医药大学镜星扬远志愿宣讲团遵义会议精神宣讲系列实践纪实
- 国潮与玫瑰共舞 美栖村打造五一文旅新地标
- 传承革命精神,助力智力障碍学子成长——与南特师附属小学合作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 全季谷雨「引山入城」计划 以一壶春茗,重构城市人群节气感知
- 阿里云与南京大学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以“云工开物”支持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
- 生工学院开展传承雷锋精神系列活动
- 迅邮智云团队研发边缘智云预测性维护系统, 助力5G基站高效运维
- “古”韵今风,琴“艺”绵长|南京艺术学院音科院音传学子深入江苏调研弘扬非遗文化古琴艺术
- 中建八局投资公司牛首山项目 开展"植绿牛首山 共筑生态美"植树节志愿活动
- 南京牛首山项目开展“建证未来·学雷锋活动”暨“争做文明有礼中建人”活动
- 让遵义精神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一叶红船,逐梦未来宣讲团走进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