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豫韵同行,普语共进”三下乡实践活动圆满收官 青春力量助力文化传承与语言推广
团队名称: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豫韵同行,普语共进”团队
实践时间:2025年7月14日—7月21日
实践地点:河南省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和革命博物馆、新县人民文化馆、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纪念馆、田铺乡河铺村
实践概述:团队此次活动旨在通过通过直播讲解红色教育、创新联结非遗进行理论宣讲等形式,引导传承红色基因、服务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直播讲红色历史,普语传革命精神
实践团队首站走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队员通过直播形式细致讲解博物馆馆藏,生动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借助普通话传播,让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触达更多网友,吸引大量观众互动,有效扩大了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彰显了青年学子用语言桥梁连接历史与大众的担当。
同唱红歌忆往昔,乡音普语话传承
在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实践队员与红歌老年演唱团共唱红色歌曲,激昂旋律中传承红色基因。随后与老人们亲切交流,聆听他们用带乡音的普通话讲述新县红色往事,既加深了对当地红色文化的理解,也关注到方言与普通话并存的语言现状,体现了对文化与语言多样性的尊重与调研精神。
趣味活动促交流,皮影戏里融文化
在河浦村,队员通过猜谜语、绕口令等趣味活动,激发当地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热情,助力提升表达能力。同时,表演并指导孩子们体验皮影戏《三打白骨精》,将传统艺术与普通话推广结合,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感受文化魅力,还记录方言童谣为文化研究留存资料,展现了青年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积极作为。
深入街巷做调研,倾听民声集资料
活动结束后,队员分组深入周边街巷,与村民、商贩围绕日常用语、村务广播语言、青少年普通话习得等话题展开访谈,收集一手资料。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倾听了解民情,体现了实践团队求真务实、服务基层的志愿初心。
此次 “豫韵同行,普语共进” 实践活动,是我校学子响应国家语言文化推广政策的积极尝试。通过直播讲解与乡村活动,既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又在趣味中推广了普通话,更让皮影戏这一传统艺术走进大众视野。同学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了普通话,更让皮影戏这一传统艺术走进大众视野。同学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为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实践感悟(一)
周禹泽:
作为皮影戏的演示者,这次实践让我对非遗传承、文化交流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教学中,孩子们用用普通话表演皮影戏让我惊叹。推广皮影戏不是要让传统僵化,而是搭建连接过去与当下、不同群体的桥梁。当传统皮影旋律与普通话旁白在教室回荡时,我看到了文化交融最美的模样。
实践感悟(二)
何苏文:
在新县的田铺乡田铺村暑托班上,有个孩子悄悄告诉我:“老师,我以后想用皮影戏讲咱家乡的新故事 。” 这句话让我瞬间眼眶湿润。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皮影戏课程,更是一颗颗传承与创新的种子。虽然山路崎岖,但孩子们求知的热情让我们忘记了所有疲惫,这份纯真的感动将永远珍藏在我心中。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豫韵同行,普语共进”实践团
文案:何苏文 顾佳璐 周禹泽
图片:杨嘉玲
相关内容
- 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豫韵同行,普语共进”三下乡实践活动圆满收官 青春力量助力文化传承与语言推广
-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实践队走进瞿秋白纪念馆 传承红色精神
- "烽启星程"团队传"安"入社区 国防之盾守护童心成长
- 江苏大学学子:“心有所‘暑’,不负所‘托’”——大中街道公益暑托服务圆满收官
- 法治润心田,青春绘藏情——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赴藏实践纪实
- 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学子将“小先生制”带进滨江开发区暑托班
- 铭记历史 传递和平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学子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 三下乡|寻找产业升级的“关键℃”:河海大学“红甲逐梦,钳力兴乡”团六天高温行,淬炼盱眙龙虾共富方案
- 探寻蒲菜非遗魅力,青春助力传承出圈——蒲菜非遗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 爱心义诊暖人心 健康服务递温情
- 南工大师生以“行走的思政课”致敬党的生日!
- "互联网+"背景下的:"云谛固壤"项目起航
- 青年创意赋能文旅融合—— 临安启动“100种打开方式”旅游创新大赛
- 安全与效率双重挑战!传统建筑检测模式亟待革新
- 遵韵笃行践使命,青春逐光启新程:南京中医药大学镜星扬远志愿宣讲团遵义会议精神宣讲系列实践纪实
- 国潮与玫瑰共舞 美栖村打造五一文旅新地标
- 传承革命精神,助力智力障碍学子成长——与南特师附属小学合作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 全季谷雨「引山入城」计划 以一壶春茗,重构城市人群节气感知
- 阿里云与南京大学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以“云工开物”支持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
- 生工学院开展传承雷锋精神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