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脉青承” 实践团走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解码运河文化,赋能青春传承

为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推动传统文化与青年力量的深度融合,7 月 22 日,南通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运脉青承” 实践团前往江苏省扬州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展 “运研青创” 大运河文化融合实践项目的核心调研活动。团队成员以 “探寻文化根脉、助力数字传承” 为目标,在博物馆内沉浸式感受运河千年底蕴,为后续数字化调研与文创开发积累宝贵素材。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作为集文物保护、展示传播、科研教育于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系统呈现了大运河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脉络,馆内 “大运河的前世今生”“运河上的舟楫”“运河与城市” 等展区,通过文物陈列、场景复原、多媒体互动等形式,生动再现了大运河在航运、商贸、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实践团成员首先跟随讲解员的步伐,重点参观了扬州段运河相关展区 —— 从唐代扬州城的漕运码头复原场景,到明清时期运河沿岸的商业市井模型,再到现代运河生态保护的科技成果展示,每一处展品都让团队成员直观感受到扬州作为 “运河第一城” 的历史地位。

除了参观学习,实践团还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围绕 “运河文化数字化保护” 展开介绍。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当前馆内运用 3D 扫描、VR 虚拟展陈等技术保护文物、优化参观体验的案例,团队则结合自身物联网技术专业优势,提出了 “基于大数据分析游客文化偏好”“开发轻量化运河文化知识小程序” 等设想,双方就后续共享文化素材、合作优化数字传播形式达成初步共识。团队负责人刘芷沁表示:“博物馆的数字化实践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接下来我们会把这次收集到的文物数据、场景素材整理成数据库,为开发‘运河 VR 虚拟游’‘数字明信片’等产品打下基础。”

此次参观活动,不仅让 “运脉青承” 实践团获取了丰富的一手文化资料,更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大运河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接下来,实践团将结合本次博物馆调研成果,进一步完善《运河文化认知现状统计表》,并启动数字化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让千年运河文化在青年力量的赋能下,以更鲜活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作者:刘芷沁、杨肖悦)


责任编辑:cqqn

相关内容

行业

更多>>

雷雨天气多出险情,但这五个是谣言!

人民网北京8月6日电(孝金波陈慧洁)夏季雷雨天气多发,常有雷电击人事件发生。8月1日下午,云南丘北县天星乡扭倮村民委小坡村小组就发生了 [详细]

国内

更多>>

华北东北凉爽多雨 南方高温将发展加强

人民网北京8月6日电(贺迎春 王一涵)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昨日(5日),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最高气温降至30℃以下,华北大部的气温也回落 [详细]

国际

更多>>

印尼龙目岛7.0级地震已致82人死亡

8月5日,在印度尼西亚西努沙登加拉省龙目岛以西的巴厘岛,几名安保人员查看一处停车场里的落石。 印度尼西亚抗灾署6日说,印尼西努沙登加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