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依托专业优势,以数字技术缓解教育不均

作者:南京大学 吕峻汉

“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一是不谈成绩谈进步,感谢你们的到来,为这些被忽视的孩子提供了接触知识的新途径。”在云南省宣威市海岱镇金阳留守儿童小学,校长高金娥目光真挚,寄语来自南京大学的8名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希望他们能够为孩子们打开新的学习视野。

图1:在金阳留守儿童小学,团队成员与一年级学生初见

为深入回应祖国对建设“第一个南大”的期望,践行缓解教育不均的社会责任。暑假期间,这支由共青团员,团学骨干组成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以“数字化助力教育公平”为主线,开展数字化教学、探索人工智能的教育边际,积极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路径。

数字启蒙:夯实逻辑思维“成长基石”

“孩子们,代码就像人的逻辑一样,是流动的。”南京大学“情暖乡土,梦牵民族”支教团队为金阳小学的学生们筹备了一系列编程启蒙课,按照“启蒙思维——方法实践——创意绽放”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逻辑思维,并掌握运用逻辑的能力。课堂上,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屏幕,用键盘和鼠标释放着好奇心与创造力。

图2:金阳小学学生正在进行编程学习,助教在旁边指导

“原来编程可以让小猫在屏幕上动起来,好神奇!”一名四年级的小朋友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体验。站在电脑室的门外,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樊浩哲同学感慨:“能为这样一群充满热情的孩子提供他们未接触过的学习渠道,令我很有成就感。”这也是团队所有成员的心声——他们希望通过9天的支教,不止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孩子们学会新的学习方式,从而探索更多可能。

智能关怀:探寻教育公平“实践路径”

留守儿童在学习之外往往面临着独特的困扰。为此,“情暖乡土,梦牵民族”团队在金阳留守儿童小学开展了专题调研,并深入走访了部分儿童家庭。

图4:团队成员对孩子进行走访

调研结果显示,随着智能手机与网络的普及,有许多孩子已经接触过AI聊天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媒介,并尝试通过它们咨询学习上的难题,甚至倾诉情感与家庭问题。“有时候会和豆包聊起情绪上的问题,它会安慰我。”一名五年级学生坦言。面对这种现象,团队成员欣慰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方向的肖金宇同学表示:“人工智能虽然为这些孩子提供了某种陪伴,但他们缺失的来自家庭、社会的真实关怀是难以弥补的。”

图5:团队成员陪伴孩子接触足球运动

基于此,“情暖乡土,梦牵民族”团队不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优势与局限,还通过丰富的课余活动加强陪伴,鼓励孩子们释放天性,表达自我,让他们在科技学习之外,也能感受到真切的人文关怀。

在为期9天的实践中,团队立足专业优势,将抽象的技术转化为孩子们可感知、可实践的课堂体验,并以调研回应真实的教育需求。此次实践不仅拓宽了乡村儿童接触数字世界的渠道,更彰显了南京大学青年学子服务基层的责任与担当,也为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公平的结合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可复制的路径。


责任编辑:cqqn

相关内容

行业

更多>>

雷雨天气多出险情,但这五个是谣言!

人民网北京8月6日电(孝金波陈慧洁)夏季雷雨天气多发,常有雷电击人事件发生。8月1日下午,云南丘北县天星乡扭倮村民委小坡村小组就发生了 [详细]

国内

更多>>

华北东北凉爽多雨 南方高温将发展加强

人民网北京8月6日电(贺迎春 王一涵)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昨日(5日),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最高气温降至30℃以下,华北大部的气温也回落 [详细]

国际

更多>>

印尼龙目岛7.0级地震已致82人死亡

8月5日,在印度尼西亚西努沙登加拉省龙目岛以西的巴厘岛,几名安保人员查看一处停车场里的落石。 印度尼西亚抗灾署6日说,印尼西努沙登加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