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实践团赴甘肃定西开展特殊儿童声音疗愈支教活动
7月19日至26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陇原星声•听见成长”基层服务实践团深入甘肃定西市安定区爱之家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面向30余名特殊儿童,开展为期七天的创新支教实践。实践团以声音疗愈为核心方法,深度融合本土非遗文化,探索赋能特殊儿童感知与表达的新路径。

实践团成员与爱之家儿童及老师合影
聚焦需求,精心筹备
为确保对特殊儿童群体的精准服务,实践团展开了周密的前期准备。6月下旬,实践团率先启动预热活动,通过物资捐赠、设立暖心留言征集条幅及组织儿童笑脸墙集中拍摄等形式,有效汇聚社会关爱力量。7月初,成员们主动融入徐州本地普特融合教育小组进行深度学习,系统研究目标儿童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求,为后续定制化课程设计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实践期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深度感知定西风土人情——登临西岩山体悟自然人文底蕴、考察山楂小镇探寻产业特色、参与定西马铃薯大会触摸地域经济脉搏。这一系列沉浸式文化体验,为后续将鲜活的在地文化基因注入疗愈课程提供了深刻洞察与丰富素材。

爱心捐献与暖心留言现场

实践团成员在徐州普特融合教育小组参与学习

实践团成员参与徐州普特融合教育小组儿童课程讲解

实践团在通渭文化馆合影

实践团成员观赏皮影实物

实践团成员学习皮影戏历史

实践团成员了解皮影戏的文化背景
非遗赋能,文化入课
创造性转化非遗文化是实践团的显著特色。团队专程走访通渭文化馆学习民俗历史与艺术,并拜访皮影戏传承人刘满仓,深入学习通渭皮影戏技艺与文化内涵。将通渭皮影戏元素创新融入教学:通过皮影上色创作、皮影小剧场互动等形式,利用其光影色彩变化吸引儿童注意力,道具制作过程锻炼其精细动作能力,将传统文化转化为促进特殊儿童发展的有效工具。成员李浩宇分享:“当看到孩子通过皮影戏互动,第一次主动开口模仿动物叫声时,所有的疲惫瞬间化为感动。那一刻我意识到,非遗文化绝不仅仅是教学工具,它更是一把打开孩子们内心世界的珍贵钥匙。”

皮影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满仓老师向实践团成员讲授皮影戏制作手法

刘满仓老师为实践团成员现场展示皮影戏

刘满仓老师与实践团成员共同演绎皮影戏

实践团成员与刘满仓老师合影

实践团成员向爱之家儿童讲授组装皮影

实践团成员与爱之家儿童进行皮影戏互动
课程构建,疗愈实践
实践团精心设计并开展“声音疗愈”课程,针对四种类型的声音开展层次丰富的教学活动。强化自然声景感知,实践团成员设计了户外“声音寻宝”和“风铃制作”等趣味游戏,引导特殊儿童直观感受不同材质碰撞发出的独特声响,提升他们的听觉辨别能力和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力。引入民俗声音启蒙,创新性地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疗愈实践,组织开展了方言韵律体验、非遗道具节奏互动等活动,引导他们深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知与理解,为声音疗愈注入深厚的文化基因。聚焦社交声音培养,专注于社交与情感能力的培养,引导特殊儿童学习识别自身及他人的情绪状态,练习恰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并在互动中强化身体安全意识和社交规则的理解。融合声音伙伴计划,实践团成员让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结对,共同创作属于他们的声音故事。

实践团成员开展手工制作课程教学

实践团成员参与爱之家儿童手工制作

实践团成员示范手工制作

实践团成员帮助特殊儿童进行手工制作

实践团成员向儿童展示手工制作成果

实践团成员与爱之家儿童共同绘画

爱之家儿童展示绘画作品
此次支教之旅,实践团成员深刻体悟了特殊教育的非凡意义与独特挑战。成员夏晴感触到:“在与孤独症儿童结对共创声音故事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用前所未有的耐心去倾听那些‘沉默的语言’,这种双向的成长与理解,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全新的认知。”与此同时,实践团也为定西市特殊儿童教育注入新鲜活力,爱之家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创始人令芳霞表示:“科文学院学子为我们的训练中心的课程开发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启发和思考。”此次实践创新性地将非遗文化、声音疗愈与特殊教育相融合,不仅为孤独症儿童搭建了一个充满支持的成长平台,更探索出一条高校赋能社会的新路径,为开发特色特教服务模式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

实践团与爱之家小志愿者合影
相关内容
-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实践团赴甘肃定西开展特殊儿童声音疗愈支教活动
- 南京师范大学|“绿沃东林,知行稼穑”教研团:沃野织循环,青春赋新篇
- “虹”愿杨帆志愿团走进苏州各地开展中医药文化DIY活动
-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版图启蒙润童心,红色薪火伴成长
- 星核共鸣承薪火,知行共济铸国魂:南京中医药大学镜星扬远志愿宣讲团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实践纪实
- “运脉青承” 实践团走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解码运河文化,赋能青春传承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赴新疆开展“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 耕耘非遗传承,美育赋能未来——南京大学“南耕商山”支教团队暑期实践纪实
- 铭记抗日战争历史,传承烽火岁月精神 ——“信”火相传大学生退役士兵实践团红色寻访之旅
- 南京大学苏域数航团深耕苏南苏北:解码区域数字经济差异化发展实践路径
- 南京大学:依托专业优势,以数字技术缓解教育不均
- 【实践风采】青春志愿行 温暖童心梦——宿迁学院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走进泰和社区
- 南京晓庄学院:以中文为桥,定制化教学助力语言学习与文化交流
- 文学院“共建韧性人生”团队走访江苏多家沉浸式安全教育馆
- 从城砖到潮玩:金科学子为古城墙打造“青春密码“
- “核”心永传承 “医”路护健康
- 新陈泽灵创始人舒克:破局新媒体“内卷” 创新才是自媒体人的突围密码
- 山本耀司南京首店于南京JLC盛大启幕 以现代金属肌理对话古城墙千年风骨
- 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豫韵同行,普语共进”三下乡实践活动圆满收官 青春力量助力文化传承与语言推广
-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实践队走进瞿秋白纪念馆 传承红色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