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学院实践队深入乡村:宣讲资助政策暖民心,精准帮扶助力教育公平
为让国家教育资助政策走进乡村、惠及更多家庭,切实打通政策落地的 “最后一公里”,近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组建暑期社会实践队伍,深入基层村镇开展国家资助政策专项宣讲活动。团队以 “政策精准传递、帮扶长效落地” 为目标,通过专业解读、入户宣讲、持续帮扶等举措,将教育惠民政策送到村民身边,既彰显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也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了温暖力量。

精研政策:把 “专业术语” 变成 “家常话”,打造宣讲 “硬支撑”
“要让村民听懂政策、用好政策,首先得把政策‘嚼碎了’讲。” 实践团队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宣讲精准性与易懂性,学院提前组建专项备课组,对国家教育资助政策体系进行系统梳理 —— 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助学贷款到奖学金、助学金,团队将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资助政策分类拆解,把晦涩的专业术语转化为村民熟悉的口语化表达。
在此基础上,团队精心编制《国家资助政策手册》:申请条件用 “清单式” 呈现,办理流程以 “流程图” 展示,针对农村家庭最关心的 “生源地助学贷款还款方式”“逾期影响” 等问题,专门单列 “还款指南” 板块;手册末尾还附上 “常见疑问 100 答”,覆盖 “单亲家庭能否优先申请”“成绩不好能拿助学金吗” 等高频问题。此外,团队中曾享受国家资助的学生,还结合自身申请、受益经历,提前准备 “真人案例”,形成 “政策解读 + 实例分享” 的宣讲模式,让枯燥的政策变得有温度、易接受。
深入基层:从 “设点咨询” 到 “入户走访”,搭建政策 “连心桥”
“大姐,您家孩子要是考上大学,学费不够能申请助学贷款,在校成绩好还能拿奖学金,这些钱不用您操心!” 在村镇街道上,实践队员拿着宣传手册,向村民耐心讲解。
为实现政策覆盖 “无死角”,团队采取 “固定咨询 + 流动宣讲 + 入户走访” 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在镇政府门口设立固定咨询点,为前来办事的村民提供 “一站式” 政策解答;队员们分成小组走上街头、走进集市,向过往村民发放宣传资料,用通俗话语解读 “国家励志奖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等核心政策;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留守儿童家庭等特殊群体,队员主动上门入户,坐在炕头、院子里与村民面对面交流,结合家庭实际情况推荐适配的资助项目。
“我当年就是靠助学贷款读完大学的,现在工作稳定了,还款也很方便。” 曾受助的队员小李结合自身经历,向村民讲述政策带来的改变,真实的故事让宣讲更具说服力。不少村民听完后主动询问:“那我家孙子明年上高中,能申请什么补助?”“申请助学贷款需要带哪些材料?” 队员们一一细致解答,让政策暖流真正流进村民心里。

长效帮扶:从 “一次宣讲” 到 “持续跟进”,织密惠民 “服务网”
“政策宣讲不是‘一讲了之’,得让村民后续有问题能找到人、办得成事。” 实践队在宣讲尾声,启动了长效帮扶机制。
团队梳理出宣讲过程中村民最关心的 12 类问题 —— 如 “助学贷款利息怎么算”“资助申请错过时间怎么办”“单亲家庭申请需额外准备哪些材料” 等,专门制作成《资助政策答疑手册》,委托村委会逐户发放;同时留下 “一对一帮扶热线” 和线上咨询群,承诺为村民提供远程申请指导,无论是填写表格遇到疑问,还是提交材料出现困难,都能随时联系队员获取帮助。
此次乡村资助政策宣讲实践,是机电工程学院推进资助育人、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通过活动,不仅让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在乡村落地生根,更让实践队员在服务基层中锤炼了沟通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未来,学院将持续优化活动形式,推动政策宣讲与精准帮扶常态化开展,用实际行动助力教育公平,为乡村教育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作者:李开通 张潇潇
相关内容
- 机电工程学院实践队深入乡村:宣讲资助政策暖民心,精准帮扶助力教育公平
- 无锡博物院研学 深植革命文化情怀--沉浸式感悟地方革命历程,让红色基因代代传
- 【全民阅读·青春建功】“书润彭城,青志笃行”社会实践团:推动全民阅读浪潮,助力书香彭城建设
- 滨纷夏日“知”成长
-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实践团赴甘肃定西开展特殊儿童声音疗愈支教活动
- 南京师范大学|“绿沃东林,知行稼穑”教研团:沃野织循环,青春赋新篇
- “虹”愿杨帆志愿团走进苏州各地开展中医药文化DIY活动
-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版图启蒙润童心,红色薪火伴成长
- 星核共鸣承薪火,知行共济铸国魂:南京中医药大学镜星扬远志愿宣讲团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实践纪实
- “运脉青承” 实践团走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解码运河文化,赋能青春传承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赴新疆开展“青春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 耕耘非遗传承,美育赋能未来——南京大学“南耕商山”支教团队暑期实践纪实
- 铭记抗日战争历史,传承烽火岁月精神 ——“信”火相传大学生退役士兵实践团红色寻访之旅
- 南京大学苏域数航团深耕苏南苏北:解码区域数字经济差异化发展实践路径
- 南京大学:依托专业优势,以数字技术缓解教育不均
- 【实践风采】青春志愿行 温暖童心梦——宿迁学院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走进泰和社区
- 南京晓庄学院:以中文为桥,定制化教学助力语言学习与文化交流
- 文学院“共建韧性人生”团队走访江苏多家沉浸式安全教育馆
- 从城砖到潮玩:金科学子为古城墙打造“青春密码“
- “核”心永传承 “医”路护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