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学院实践队深入乡村:宣讲资助政策暖民心,精准帮扶助力教育公平

为让国家教育资助政策走进乡村、惠及更多家庭,切实打通政策落地的 “最后一公里”,近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组建暑期社会实践队伍,深入基层村镇开展国家资助政策专项宣讲活动。团队以 “政策精准传递、帮扶长效落地” 为目标,通过专业解读、入户宣讲、持续帮扶等举措,将教育惠民政策送到村民身边,既彰显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也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了温暖力量。

精研政策:把 “专业术语” 变成 “家常话”,打造宣讲 “硬支撑”

“要让村民听懂政策、用好政策,首先得把政策‘嚼碎了’讲。” 实践团队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宣讲精准性与易懂性,学院提前组建专项备课组,对国家教育资助政策体系进行系统梳理 —— 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助学贷款到奖学金、助学金,团队将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资助政策分类拆解,把晦涩的专业术语转化为村民熟悉的口语化表达。

在此基础上,团队精心编制《国家资助政策手册》:申请条件用 “清单式” 呈现,办理流程以 “流程图” 展示,针对农村家庭最关心的 “生源地助学贷款还款方式”“逾期影响” 等问题,专门单列 “还款指南” 板块;手册末尾还附上 “常见疑问 100 答”,覆盖 “单亲家庭能否优先申请”“成绩不好能拿助学金吗” 等高频问题。此外,团队中曾享受国家资助的学生,还结合自身申请、受益经历,提前准备 “真人案例”,形成 “政策解读 + 实例分享” 的宣讲模式,让枯燥的政策变得有温度、易接受。

深入基层:从 “设点咨询” 到 “入户走访”,搭建政策 “连心桥”

“大姐,您家孩子要是考上大学,学费不够能申请助学贷款,在校成绩好还能拿奖学金,这些钱不用您操心!” 在村镇街道上,实践队员拿着宣传手册,向村民耐心讲解。

为实现政策覆盖 “无死角”,团队采取 “固定咨询 + 流动宣讲 + 入户走访” 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在镇政府门口设立固定咨询点,为前来办事的村民提供 “一站式” 政策解答;队员们分成小组走上街头、走进集市,向过往村民发放宣传资料,用通俗话语解读 “国家励志奖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等核心政策;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留守儿童家庭等特殊群体,队员主动上门入户,坐在炕头、院子里与村民面对面交流,结合家庭实际情况推荐适配的资助项目。

“我当年就是靠助学贷款读完大学的,现在工作稳定了,还款也很方便。” 曾受助的队员小李结合自身经历,向村民讲述政策带来的改变,真实的故事让宣讲更具说服力。不少村民听完后主动询问:“那我家孙子明年上高中,能申请什么补助?”“申请助学贷款需要带哪些材料?” 队员们一一细致解答,让政策暖流真正流进村民心里。

长效帮扶:从 “一次宣讲” 到 “持续跟进”,织密惠民 “服务网”

“政策宣讲不是‘一讲了之’,得让村民后续有问题能找到人、办得成事。” 实践队在宣讲尾声,启动了长效帮扶机制。

团队梳理出宣讲过程中村民最关心的 12 类问题 —— 如 “助学贷款利息怎么算”“资助申请错过时间怎么办”“单亲家庭申请需额外准备哪些材料” 等,专门制作成《资助政策答疑手册》,委托村委会逐户发放;同时留下 “一对一帮扶热线” 和线上咨询群,承诺为村民提供远程申请指导,无论是填写表格遇到疑问,还是提交材料出现困难,都能随时联系队员获取帮助。

此次乡村资助政策宣讲实践,是机电工程学院推进资助育人、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通过活动,不仅让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在乡村落地生根,更让实践队员在服务基层中锤炼了沟通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未来,学院将持续优化活动形式,推动政策宣讲与精准帮扶常态化开展,用实际行动助力教育公平,为乡村教育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作者:李开通 张潇潇


责任编辑:cqqn

相关内容

行业

更多>>

雷雨天气多出险情,但这五个是谣言!

人民网北京8月6日电(孝金波陈慧洁)夏季雷雨天气多发,常有雷电击人事件发生。8月1日下午,云南丘北县天星乡扭倮村民委小坡村小组就发生了 [详细]

国内

更多>>

华北东北凉爽多雨 南方高温将发展加强

人民网北京8月6日电(贺迎春 王一涵)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昨日(5日),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最高气温降至30℃以下,华北大部的气温也回落 [详细]

国际

更多>>

印尼龙目岛7.0级地震已致82人死亡

8月5日,在印度尼西亚西努沙登加拉省龙目岛以西的巴厘岛,几名安保人员查看一处停车场里的落石。 印度尼西亚抗灾署6日说,印尼西努沙登加 [详细]